“三杰”潜伏西安传情报 胡宗南闪击延安遭遇三无传世网页版
引子
隐蔽战线“后三杰”
在中共隐蔽战线斗争史上,有前、后“三杰”之称,“前三杰”指的是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后三杰”是指打入到胡宗南身边从事情报工作的陈忠经、熊向晖和申健。
陈忠经是北大学生自治会主席、“社联”成员,后任三青团组训组组长、陕西省团部书记,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委员,新秦日报社董事长。熊向晖是清华大学的中共秘密党员,后任胡宗南的侍从副官、贴身机要秘书,成为胡的嫡系亲信。申健是汉中西北大学的进步学生,后任三青团西安市分团部书记。他们各自利用自己的才华和社会关系取得了胡宗南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三人小组和西安其他情报组织搜集了大量情报资料。
特别是熊向晖获取的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草拟的进攻我陕北军队的“作战计划”,以及西安其他情报组织提供的情报,对我军粉碎国民党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3年,蒋介石趁“共产国际解散”之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由戴笠具体提出“解决中共问题”四大方案,时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的朱绍良则向胡宗南秘密下达蒋介石亲自审定的对陕北作战计划。胡宗南随即将第九十军、暂编第二十五师、新编第三十七师师长以上人员召到洛川开会,下令7月9日“闪击延安”。然而,由于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多年的我党情报人员的努力,这则极度机密的“闪击延安”计划却转瞬成了全国皆知的秘密……
本期阵眼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党就在胡宗南身边安插了潜伏人员,并对此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了取得胡宗南的注意和信任,他做了哪些特殊的安排?接到胡宗南即将闪击延安的情报,针对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安排?胡宗南怎样也想不到,这个泄露机密的人,竟是他身边最亲密的……
【棋子早埋下】
因人制宜 挑选“对胡宗南口味”的人
1936年,17岁的熊向晖进入清华大学。同年12月被秘密吸收入党。七七事变后,清华大学和北平、天津的其他大学疏散到湖南长沙。年底,长沙组织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当周恩来听说这一消息后,立即让蒋南翔推荐一名秘密党员报名参加。针对胡宗南的特点,周恩来提出5条标准:一是在公开场合不左不右;二是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三是家庭出身名门望族;四是仪表不俗;五是要看过一些马列和孙中山的著作。
周恩来之所以确定这些标准,是因为他知道这很对胡宗南的口味,一定会引起他的重视。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而当时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因此很了解胡的特点。按照周恩来提出的这些条件,曾经担任中共在清华的负责人、也是熊向晖入党介绍人的蒋南翔推荐了熊向晖。
为接近胡宗南,熊向晖对胡宗南的性格经历进行了研究,比如专门读了范长江写的长篇通讯《中国的西北角》,文中有一段提到胡宗南,并对他“有些奇怪”的个性进行了描述。如,住在半山上的小庙里,虽然刮着西北风,但穿着单衣,虽然手脸都冻出无数的疮伤,而谈话却津津有味。问他人生究竟为什么,他却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部下。事实证明,这些准备十分必要,这也为熊向晖顺利接近胡宗南打下了扎实基础。
以奇制奇 “古怪”回答让胡宗南印象深刻
1937年12月底,服务团来到武昌。 31日晚上,服务团的人被告知等候胡宗南“传见”。
见面那天,胡宗南手执名册依次点名,不论男女都称“先生”。按事先规定,被点名的人都得站起来说:“有”。胡宗南会提出三或四个问题。熊向晖发现,胡宗南提问时都会问一句“为什么到本军来? ”熊向晖萌生一个念头,他要以“奇”制“奇”,使这个“有点奇怪”的人也对他感到奇怪。
当胡宗南点到熊向晖的名字时,他故意坐着不动,只是举起右手说:“我就是”。他的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让胡宗南有些意外。紧接着,两人开始了一段十分有趣的对话:胡宗南问:贵庚?熊:再过3个月零4天满19岁。胡:熊先生为什么到本军来?熊:参加革命。胡宗南又是一怔,为了参加革命?熊:孙中山先生遗嘱第一句就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贵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到贵军来当然是参加革命。胡似笑非笑问道:怎样才是革命?熊:中山先生最初提出的革命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现在,驱除鞑虏就是要抗日,抗日就是革命。胡:不愿抗日,反对抗日的算什么?熊:积极抗日的是真革命,消极抗日的是假革命,不愿抗日的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是反革命。熊话音刚落,胡突然加快语气紧接着问:对反革命怎么办?熊向晖脱口而出:杀!
胡宗南眼睛直勾勾盯着熊向晖,一句话没说。随后在名册上勾画着,然后又去问下一个人。
这段对话可谓是紧张而又精彩,熊向晖不卑不亢、义正词严的回答大出胡宗南的意料,同时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胡宗南单独把熊向晖找去。经过一番谈话,胡宗南对面前这个举止得体、言谈不俗、政治修养高的年轻人十分喜欢。这也恰恰印证了周恩来对胡宗南个性的判断。
当天夜里熊向晖就从武昌乘渡轮到汉口,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当时,周恩来和蒋南翔都不在,董必武接待了他。当得知熊向晖已获得胡宗南的好感,董老十分高兴。对熊向晖今后的工作安排,董老传达了周恩来的意见,“要甘于做一颗闲棋冷子”。
后来,胡宗南将熊视为心腹知己。1939年3月,胡宗南委任熊向晖担任他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他的工作除了处理文电和日常事务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为胡宗南起草讲话稿,这是一项被认为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工作。
【情报大战】
送出情报 闲棋冷子终“发热”
1941年,熊向晖发现胡宗南开始跟随蒋介石进行反共。此时的熊向晖已不再是闲棋冷子,由于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使他开始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1943年6月18日,时任国民党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胡宗南到洛川召开军事会议,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进行反共军事部署,阴谋“闪击”延安,夺取陕甘宁边区。国民党将进攻日期定在7月9日,而这一天正是周恩来预定从重庆到西安的日子。
为确保战役成功,胡宗南采取了许多保密措施,如作战情报只限于参加作战会议的总部人员和准备参战的各军师长以上高级将领知晓。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熊向晖很快就将刚刚部署完的作战计划,通过他的联系人密报给延安。
兵来将挡 以大泄密来挽救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