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那段奔放岁月之后,1997年的迪士尼互动最终变成一个在财务上十分保守的公司。”
迪士尼互动再次面临裁员。25%的员工被裁掉,其中包括泰伦。
“高层觉得他们应该绷得更紧。他们再次倾向于削减开发,增加授权。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他们就好像钟摆一般。”
迪士尼互动又回到了消费者产品部下属。在迪士尼互动不长的历史里,如此这般的历史还要再循环一次。
■ 改名无论是授权还是自研,迪士尼互动都有过不少重量级作品。21世纪初期,迪士尼同时看到了授权产品的光明和黑暗面。
先看好的一面。迪士尼当时的CEO简·史密斯(Jan Smith)促成了一个至今被粉丝仅仅乐道的合作游戏:《王国之心》。在这个游戏中,迪士尼和最终幻想的角色被放到了同一个世界里。
2002年,格拉哈姆·霍珀(Graham Hopper)成为迪士尼的执行副总裁和迪士尼互动总经理。在此之前,迪士尼互动刚刚经历了一次规模缩减。
霍珀希望“重塑迪士尼互动的商业模式,并将公司带领到正确的方向上”。然而,他的同事普遍认为,只要保持现在的模式,迪士尼互动就能获得成功。
“很明显,我们有优秀的人才,有好产品。但是我们也有一些不那么成功的产品。它们有财政问题,但是质量过关。”霍珀说。然而,授权产品的质量把控已经变得十分困难。“有些合作方,比如Square,他们对质量极为重视,能做出极棒的作品。但其他的授权产品就不一样了。”霍珀说。
当时,迪士尼互动所有的主机游戏都授权给其他公司开发。迪士尼互动仍然尝试独立开发了几个PC上的游戏和教育软件。然而,这些产品没有他们的前辈那样幸运,因为PC市场已经开始萎缩。
“我们腹背受敌。”霍珀说。
将霍珀送进迪士尼互动的人,正是消费者产品部主席安迪·摩尼。摩尼希望霍珀能够彻底控制迪士尼互动,将其转变为纯授权公司。他认为,迪士尼互动当然可以请求更多的资源,或者更改发展方向,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开始赚钱了。
“摩尼真的非常困惑,因为一切没有如他想象一般发展。”霍珀说。
霍珀开始劝说迪士尼的高层。霍珀表示,迪士尼互动悲惨的现状,正是由于他们错误的定位导致的。他坚持迪士尼互动必须转型,坚持“好产品自然会带来好收入”。他拒绝将目标集中在短期的收益上。
“游戏产业就是这样,每隔几年就会天翻地覆。”霍珀说。
霍珀关闭了迪士尼最后一个PC游戏工作室。“很明显,我们从PC上赚不到钱了。”在一次又一次降低游戏儿童PC游戏的价格后,霍珀最终承认。
“在游戏界,每隔几年就会有标志性事件发生。很多玩家会因此受到伤害,但游戏产业本身只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霍珀说。
霍珀很清楚,如果迪士尼互动变成一个纯粹卖IP的公司,他们只能挣到很有限的一笔钱。每年的授权金几乎不会变化。新电影会推出,但旧电影也会失宠,总体上看,完全不会增长点。
迪士尼互动在2002年发行了它们的第一批GBA游戏,《彼得潘回到永无岛》(Peter Pan Return to Neverland)和《星际宝贝》(Lilo & Stitch)。这两个游戏由简·史密斯主导,表现得非常棒。它们支持了霍珀的观点:迪士尼互动必须重返游戏发行。
迪士尼互动最终试探性地开始了主机游戏的开发。结果,《纳尼亚编年史》和《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的表现都超过预期。在《四眼天鸡》中,迪士尼首次和Avalanche Software合作。
Avalanche Software终于出现了,正是他们开发了《迪士尼无限》。
迪士尼互动继续扩张。他们买下了多个工作室。
“我们成长得很快。看上去我们在亏钱,事实上我们是在为以后的产品投资。”霍珀解释。
那几年,迪士尼本家的动画电影表现平平,这意味着迪士尼互动没法指望分到电影的热度。但是,迪士尼歪打正着做出了一款热卖作品《汉娜·蒙塔纳》(Hannah Montana)。这个游戏改编自迪士尼频道的情景喜剧,在DS上取得了超过百万的销量。与此同时,像《Spectrobes》这样的原创作品几乎颗粒无收。
通过《汉娜·蒙塔纳》,迪士尼意识到女性玩家是一个未得到开发的巨大市场。同时,迪士尼开始为更大龄的玩家开发游戏。
当时,迪士尼已经收购了漫威和卢卡斯。霍珀希望能够打通迪士尼旗下的所有品牌。但是,像《恐龙猎人》(Turok)这样的游戏又破坏了迪士尼的整体气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EO迈克尔·埃斯纳在迪士尼互动身上重演了当年对Touchstone label的举措(译注:Touchstone label是迪士尼旗下偏黑暗,偏成人的电影厂牌)。
2003年,因为“战略灵活性的考量”,迪士尼互动被更名为Buena Vista Games。霍珀当时的处理办法是,同时使用两个品牌。Buena Vista Games这个品牌被用来发行可能损害迪士尼形象的游戏。然而,这很快导致了他们和主机生产商间的摩擦(面对每一家主机,迪士尼都要需要同时处理两个厂牌的发行工作)。最终的结果是,Buena Vista Games被用来发行迪士尼自研的大多数游戏。
鲍勃·依格(Bob Iger)在2005年掌权后,关于“迪士尼”作为核心品牌重要性的讨论重新被摆上台面。Buena Vista Games变回了迪士尼互动。当然,2007年发行《恐龙猎手》续作时,迪士尼互动还是短暂使用了Touchstone的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