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国家文物局供图
今年5月,《1970年公约》第八届缔约国大会在巴黎举办,中国首次当选为缔约国大会主席国。霍政欣在很多场合提到,这表明我国在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贡献度、影响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后中国在《1970年公约》的相关讨论事项的设定、大会议项议程的设定,都将有更多话语权,所以我想中国在本领域就会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他也指出,中国在文物追索机制解决方面也在继续探索和创新。5月30日,《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在中国香港举行。国际调解院由中国等19个国家共同发起,是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国际法律组织。霍政欣一直期待,国际调解院日后能够把国家之间的文物追索纠纷纳入调解范围。
围绕流失海外文物的数字化复原正在加速突破。今年1月召开的甘肃省文物局长会议透露,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已获取海外藏高清图片10万余张;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已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将流失海外的90多件天龙山造像数字化复原,并实现11座主要洞窟的数字复建;河北邯郸的响堂山石窟完成对6件流失海外近百年的造像和造像残件的3D打印复原……
霍政欣认为,数字化复原是推进文物追索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努力,“不是数字化回归”。陈锐达告诉记者,文物追索团队的工作也涉及数字化复原中采集数据的知识产权问题。他认为,在文物回归的条件还不成熟时,数字化复原能为国人提供更多途径来了解这些文物,但“恢复历史正义”的追求没有改变,追索工作的核心还是在于文物所有权的回归,这代表非法流失文物持有国“对历史不法行为的承认”。
陈锐达见到自己曾参与追回的天龙山石窟佛首、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方式,,和其他参观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公开展览中、在人群里。这位推动文物回归的“功臣”之一,往往需要压制住喜悦才能静静观赏。参与文物追索之前,陈锐达本就是个逛展爱好者,在未来的博物馆展览中见到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和更多未回家的文物,现在都在他的计划清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