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之后,习主席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之初,就向全军提出了“胜战之问”:“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
三军统帅向我们提出了“胜战之问”,也带领全军将士一起解答这道人民军队战斗力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解决军队能不能打胜仗的问题,首先是要把军队的一切工作都统到战斗力标准上来。习主席要求部队“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战斗力标准”前加上了“唯一的根本的”6个字,在我军历史上是第一次,明确排斥了一切似是而非的其他标准。
习主席提出“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同时为全军指明了实现战斗力提升的路径,即实战化军事训练。实战化训练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层次,是未来战争的预演。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决定着部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几乎逢军事会议必讲实战化训练,反复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最主要的是提高实战化能力”,对训练中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现象批评得非常严肃。
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是习主席始终关注的“头等大事”。他不仅在战略谋划、宏观指导上亲力亲为,而且高度关注实战化训练的具体实施。2014年3月,习主席签发了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是谓实战化训练之纲领。实战化训练的本质在于实兵对抗,而决定对抗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称职的作为磨刀石的蓝军部队。一个月后,原北京军区某旅正式担负模拟蓝军任务。这就是出现在朱日和的全军第一个专业化蓝军旅的来历。在“跨越2014·朱日和”演习中,蓝军旅与来自全军的7个合成旅对抗,结果是6胜1负。“胜我才算过关,赢我才能打仗!”蓝军旅营门前的这条标语,说出了蓝军在战备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统帅一声号令,全军闻风而动,实战化训练在全军普遍开展。各军种都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著名“品牌”。如空军的四大品牌:金头盔(自由空战)、金飞镖(突防突击)、蓝盾(防空反导)和红剑(体系对抗),可以说初步系统化、体系化了。
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服的习主席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首次以“军委联指总指挥”的身份参加军事活动。11月,习主席签发了中央军委《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暂行规定》,这是我军实战化训练的首部法规。从此,我军诞生了一个新的职务——训练督察。从这一年开始,,军委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指名道姓进行通报,训风、考风、演风进一步向着从难从严、求真务实转变。
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我军建军90周年前夕,习主席在朱日和沙场阅兵。这是习主席首次在野战条件下检阅部队,也是我军在体制和力量编成革命性整体重塑后的集中亮相,是我军练兵备战面貌在野战条件下的展示,意义非凡。
2018年1月3日,中央军委举行开训动员大会,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要求全军加强针对性对抗性训练,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牢牢掌握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一声令下风雷动。聆听完领袖的动员号令,全军官兵士气高涨,闻令而动,奔赴各自训练场,在陆、海、空、天、电、网多维演兵场迅速掀起实战化军事训练新热潮。
从2014年至今,全军已经开展数百场实战化对抗演习。从北方大漠到东南沿海,在辽阔的海洋和广袤的天空,还有看不见的电磁空间,实兵对抗此起彼伏,厮杀不断。
统帅的目光关注着练兵场,脚步走到士兵中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不仅走遍了各大战区,而且视察了许多边防哨所。每到部队视察,习主席都要进入战位,登上坦克、两栖战车、飞机或直升机的驾驶舱,了解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官兵掌握武器装备的情况。今年9月27日,他在视察第79集团军时,登上武直-10,亲自操控机载武器和观瞄系统……号令全军部队“坚决克服背离实战的思想和行为,把实战要求落实到练兵备战各方面和全过程”。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全军深入抓好练兵备战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把“随时准备上战场”的使命意识刻入每一名军人心中。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就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眼下,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我们更要用练兵备战的实际行动来回答统帅的“胜战之问”。“会挽雕弓如满月”,只要一声令下,坚决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