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百姓室内生活的中心应该是“席”。“席”一般面积较大, 人们在上面吃饭、会客、议事, 最年长的或最受尊重的人会单独坐在一张坐在一张席上。时至今日, 中国人还有“席地而坐”“坐席”等说法。那时, 中国人的“坐”是双膝跪下、臀部坐在脚上, 其实就是现在的跪坐。隋唐五代时期是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形式过渡的转形时期。然而,在唐代,席地跪坐、伸足平坐和垂足而坐等多种坐姿是长期同时存在的,相应地,就长期存在多种坐具并用的情况。即使在为了适应垂足坐姿而制作的椅子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仍然保留着跪坐和盘腿的坐姿。
在壁画中央,一张典雅的长方形桌案赫然在目,其周环绕着精心布局的三侧榻席。每榻之上,三位人物悠然自得,有的以盘腿之姿静坐,尽显闲适;有的则随意垂足而坐,享受着和煦春风的轻抚。这种不拘一格、自在随性的坐态,与传统汉文化中常见的庄重跪坐形成了鲜明对比,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惬意。
床榻是室内主要的家具,画中四足矮床在唐代使用十分普遍。唐代的床、榻只用来区分尺寸大小,在造型上别无二致。床榻在唐代有四足床榻、壸门床榻之分,多承魏晋先制。四足床榻指的是床面下装有四只直角,属于在当时属于比较简朴的卧具。除了充当卧具外,也可充当一般坐具,或盘腿、跪坐其上,或垂足坐于其沿,或置于大床(桌)两侧供并排宴会使用。
《野宴图》壁画中的床榻尺寸相对较大,容纳三人落座。
唐三彩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也是高足家具的开端,至此以后, 高坐家具开始盛行。椅子的名称也最早出现在唐时,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中有记载:“绳床十,内四椅子”。由此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其中交椅、圈椅实专供上层阶级使用,为更好反映俗世社会、迎合上层阶级的身份要求,打造得端庄敦厚,采用富贵绮丽的装饰。唐代工匠在禅椅的基础上给胡床加入了靠背,设计出了交椅。圈椅的造型坐面形似月牙凳,搭脑和扶手形成流畅的圆形椅圈,俗称“月牙扶手”,也称月牙凳。
唐《宫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周昉局部《挥扇仕女图》 故宫博物院藏
月牙凳在唐画中屡屡可见,是贵族妇女闺房必备,多使用于宫廷、贵族等上层阶级。其体态敦厚、装饰华丽,是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家具。凳面略有弧度,体态端庄浑厚,造型别致新巧。座面多施以彩绘或直接用一块绣满图案的丝帕附上面,这块丝帕在边缘坠有流苏,在丰富造型的同时,使本身厚重的家具显得温婉细腻很多。
唐朝卧具种类十分丰富,包括凳、椅、墩、塌、床等。《野宴图》中的四足式榻,以及仕女图中的月牙凳都属于卧具。其中塌也有不同构造的演变,如短榻、罗汉床、架子床、跋步床、炕等,宋朝以前,床和榻的概念并不分明。塌多为两种形制:四足型和壶门足型。壁画中的塌应属于四足型,也叫做四足式榻。相较于椅子,榻使用范围更广,若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壁画中的九人所坐的塌以及放满美食的长方形桌,高度是一样的,可以判断出使用的桌子也属于塌的一种,称作食床。
五代十国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故宫博物院
元钱选《萧翼赚兰亭图》 弗利尔美术馆
唐代家具文化的辉煌繁荣,根植于唐代人深厚的文化自信之中。这种自信促使唐代家具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广泛吸纳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便传入中国的异域家具风格,不仅将其精髓融入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之中,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众生活习惯由传统的盘坐方式向更为舒适的垂足高坐方式的转变,还巧妙地传承并发扬了本土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与独特审美观念,共同铸就了唐代家具文化的璀璨篇章。
《野宴图卷》绘尽唐代贵族逸趣,野宴之乐,悠然于山水之间。珍馐佳肴,琳琅满目,香飘四野,尽显盛世繁华。酒樽交错,琼浆玉液,彰显着唐代士人的风雅与豪情。同时,这幅壁画也表现出那个时代独有的风雅与奢华。
参考文献
[1]君懿.古代冷饮大比拼[J].百科知识,2023,(20):51-54.
[2]付晓青.漫谈唐朝的葡萄酒[J].古典文学知识,2018,(03):56-64.
[3]杜浩.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17.
[4]许晓艳.试论我国古代家具从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发展的促进原因[J].建材与装饰,2018,(16):195.
[5]周珞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家具演变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