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边境县(市)
110个沿边乡镇
374个沿边行政村
勾勒出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
是祖国西南安全稳定的重要屏障
黑河市夜景。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作为中国最东、最北的边境大省
黑龙江边境线长2981.26千米
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
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
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霍尔巴边境派出所组织民警和护边员共同在辖区实地巡逻踏查
西藏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
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
国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
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十层大山上的桫椤。 虎遵会 摄
在中国广袤的边境线上
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卫着祖国的安宁和稳定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3季)”推出第五期:
守好界碑,就守好了“家”
云南:守好界碑,就守好了“家”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中,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极为重要。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拥有4060公里边境线,守好祖国西南大门责无旁贷。
蔡新装(左二)与界务员们在“共和国1号碑”旁合影。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缅1号界碑,是新中国的第一块界碑,也是中缅边界南北两段的共同起点,被称为“共和国1号碑”。碑体颜色泛灰,1米多高的碑身上鲜红的“中国”“1960”“1”等字样十分醒目,立在峰顶的一块平地上,周围是莽莽苍苍的群山。
1960年,在中缅双方人员的见证下被立起来后,“1号界碑”就像无言的卫士一样,历经风雨依然挺立在尖高山的山峰上,守护着祖国的边界。几十年来,一代代的界务员们接力巡边护碑,默默奉献在边疆的崇山峻岭中。
蔡新装(左二)与界务员们在“共和国1号碑”旁合影。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民族报
蔡新装今年42岁,是腾冲市的一名界务员。他生活的胆扎村位于腾冲市猴桥镇西北部,是一个傈僳族聚居村落,与缅甸接壤,拥有40多公里的国境线。他悉心守卫的老朋友,就是“共和国1号碑”。2019年2月17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徒步沿边界线踏勘中缅边界,并亲笔为这块界碑描红,让它一夜“爆红”。当时在密林间带路的,就是蔡新装。“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边民,守土固边是我们的责任。”蔡新装说,这话他从小听到大,现在也这样教育孩子:“界碑神圣而不容侵犯,守护它,就是守护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
航拍“十层大山” 虎遵会 摄
十层大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镇,因山峦重叠共有十层,当地百姓称其为“十层大山”。
2005年4月中旬,中国、越南、老挝根据第二轮边界会谈达成的共识,组成了三国交界点定位专家组,在位处我国云南省与越南奠边省和老挝丰沙里省交界、俗称“鸡鸣三国”的十层大山山顶确认了三国交界点界碑位置。
2005年6月27日,三方代表又共同在界碑确定点勘定了界碑基座。正三棱形的三国交界界碑,耸立在地势险峻的十层大山山顶热带雨林中,每一面向着一个国家。
正三棱形的三国交界界碑。虎遵会 摄
一眼望三国,十层大山界碑作为中、越、老三国的分界线,见证了中、越、老三国之间的历史,发挥了稳边、固边的巨大作用,成为了中、越、老三国和平友好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云南肩负着为国守边、筑牢西南安全稳定屏障的重大责任。近年来,云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守边固边工程,高质量建设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积极推动25个边境县(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最新开变态传世,努力打造富边的样板、睦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黑龙江: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
黑龙江是边疆大省,是祖国北疆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守边责任极为重大。
黑瞎子岛边境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过程中爬上一处陡坡。陈益宸 摄
1月,在近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黑龙江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黑瞎子岛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徐旭裹了裹大衣,顶着刺骨的寒风,和战友们行走在边境线上。和往常一样,他们在巡逻中迎来了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这样的日子,徐旭重复了近20年。
在259号界碑,旁边有一个纪念碑,上面刻着“中国陆地最东点”几个字。在这里,徐旭和战友们向界碑庄严地敬了个礼,绕着界碑巡视一圈,小心地擦去碑上的落雪,“界碑必须保持干净,才能体现庄严。”徐旭说。
黑瞎子岛边境派出所民警在界碑处留影。 陈益宸 摄
徐旭说,在边关,祖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形态;在东极,国家不是空洞的语言,而是身临其境的家园。代表祖国迎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在他心里有着无比神圣的意义。
民警们手脚并用开展巡边。张建鑫 摄